2009 年 6 月 15 日下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技进修学院承办的“公务员科学素质大讲堂”——《卫星遥感在你身边》在顺义区组织部青年干部班(副处级后备干部)开讲。主讲人是我国着名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原站长——潘习哲研究员。
潘老首先从“谷歌引发的地震”这样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引出了讲座的主题——卫星遥感,然后从什么是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技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说,所谓遥感( Remote Sensing )实际上就是千里眼,它经历了从感光胶片到数码相机,从航空摄影到卫星遥感的发展过程。针对如何提高灵敏度、如何实现夜视、怎样克服云雾阻挡、如何识别伪装网以及怎么生成卫星图像等问题,卫星遥感技术一步步走向成熟。概括起来,卫星遥感技术就是:用高敏感的光电器件看清了遥远的东西,用红外探测实现了夜视,用雷达实现了雾里看花,用高光谱实现了辨认真假,用地面站与数据处理技术生成卫星图像。
卫星遥感技术最早是在美国诞生的,早期的卫星遥感技术主要是军用,从 1972 年美国首次使用民用遥感。目前,美国与法国的卫星遥感技术应该说是最好的。我国自 1979 年邓小平与卡特总统签约后,才开始在北京市密云县建立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这个地面站主要发展民用遥感。卫星遥感的关键技术是特大的数码相机镜头的制作以及精确的时间测定,我国在这些技术方面还比较薄弱,主要依靠与国外的技术合作。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军事上的应用包括军事侦察,如察看机场、军舰、航空母舰、军队部署等和精准打击等。从两次伊拉克战争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通过卫星遥感,战争双方将没有多少秘密可言。卫星遥感技术在民用上主要用于森林破坏监测、土地动态监测、火灾监测、水灾监测等等,对国家经济以及人民生活都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我们对太湖流域的遥感分析发现赤潮,对“九江决口”环境背景遥感分析发现决口的原因。目前北京一号小卫星在北京市创新管理中得到应用,北京大兴区成为第一个建立立体可视化资源管理平台的区县。
潘老年近七十,从事科学技术研究 50 年,从事卫星遥感工作 20 多年,是一位真正的老科学家。讲座运用了大量的卫星遥感图片,令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讲者耐心细致,娓娓道来,听者聚精会神,安静热切。潘老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再通过实例告诉学员们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做事情,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顾自然规律,随意地改造自然,将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
潘老一口气讲了两小时,已经很累了,但很多学员对讲座非常感兴趣,纷纷举手提问,而且提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卫星遥感能用来考古吗 卫星遥感能否长期地跟踪一个人 我们常说的 GPS 卫星是如何实现定位的 潘老不顾疲劳又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一个个地解答,又讲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
讲座结束后,学员们普遍表示今天收获很大,对卫星遥感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科学素质,这也是我们举办“公务员科学素质大讲堂”系列讲座的意义所在。